百盐城提出建设“新盐城”,市委书记解析到底“
“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
作为江苏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盐城因“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的新口号,惹人注目。参与节庆活动的不少嘉宾、客商对于这个“新”字,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5·18”活动,是盐城一年一度的节庆,已连续举办了12年。“旅游搭台,经济唱戏”,每年5月18日这一天,盐城都会以不同的主题,举办一系列文旅活动及经贸活动。
对于今年的“新盐城”提法,澎湃新闻()记者提问盐城市委书记戴源,他表示,从盐城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人民生活,以及它在长三角中所处的战略地位等方面变化来体现这个“新”字。总的来说,是要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新盐城”。
他称,当前,由于主客观等环境因素的改善和改变,盐城也已经“具备了建设新盐城更好的条件”。
“新盐城”,“新”在哪?
戴源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新盐城”的“新”:战略定位新变化、交通区位新趋势、产业基础新调整、生态环境新面貌。
四个方面,既是盐城当前面临的新的发展环境,也是盐城对未来建设的新期许。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此,涵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35.4万平方公里土地、2.5亿人口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入了崭新的加速发展阶段。
而今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盐城进一步被列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的27座城市之一。盐城由此也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有了更重要的身份定位。
与此同时,盐城还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的两国共建三个中韩产业园其中之一所在的城市。
“这些国家战略规划叠加,为今后盐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戴源表示。
将建成省内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高铁站
盐城的交通区位也在发生变化。
戴源介绍,盐城已相继建成大丰港、滨海港、南洋国际机场3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机场每周有412个航班,飞往首尔、台北、香港以及绝大部分省会城市。正在不断加密国际国内航班航线,正全面缩短盐城与世界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更重要的是,盐城通往青岛的高铁去年年底正式通车,盐徐高铁盐城段已全线轨通,盐通高铁明年年底建成通车,盐泰锡常宜铁路即将开工建设……这意味着,盐城通往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西安等方向的高速铁路,将于今明两年将相继建成,盐城正加速迈入“高铁时代”。
届时,盐城将进入上海“1小时通勤圈”。并将因3个高铁方向交汇点、拥有五万平方米站房、5站台12线成为江苏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高铁站。
盐城的产业基础也在发生变化。澎湃新闻记者看到,5•18活动现场,有一批客商与盐城达成合作意向并成功签约,其中就包括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数据、电子信息、IT电缆,这些项目过去可能不会考虑,但盐城这些年坚定不移地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一定有成效。”戴源介绍,目前,盐城的部省市三方共建的大数据产业园已经有一定规模基础,电子信息产业也实现了产业集聚,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IT电缆也基于海上风电而快速发展。
此外,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产业也蓬勃发展,年均增幅在20%以上。
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盐城也推动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有望创建国内首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盐城的生态环境特质不断彰显。因缘于大海,盐城拥有湿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态系统,建有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认可。